枫林在线论坛精华区>>枫林视点
[145351] 主题: 评《论文是怎样写成的》
作者: FADAI (花钱发呆)
标题: 评《论文是怎样写成的》[转载]
来自: 218.78.*.*
发贴时间: 2004年01月04日 23:49:14
长度: 5644字
发信人: wingcxx (我很呆), 信区: Forum
标  题: 评《论文是怎样写成的》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Sat Jan  3 19:49:48 2004)

㈠序言
记得前一段时间在橱窗里有一幅《论文是怎样写成的》摄影作品,来往往
地看了很多次,每次看到那个被四台风扇围攻并赤着上身目不睛盯着电脑
的男生,我总想说点什么,似乎是共鸣又似乎是哀叹……但一到嘴边又不
自觉地咽了下去,于是我也成了“沉默的大多数”。但鲁迅先生又说“不
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想灭亡,所以我选择了爆发。
本来我想把题目定为“论文是怎样堕落的”,但左思右想觉得不太合适。
首先这有一竿子打死一船人的嫌疑,因为这是一个全称判断,但我想总有
论文没有堕落甚至是进步,这样一来,既然“有乌鸦是白的”,那么这一
竿子打下去就必错无疑。其次即使“论文是堕落了”,我也说不清这“怎
样”的问题,一说到怎样那就要追本溯源,理清前因后果,那考的是考据
的功夫,所以还是留给历史系的同志了。最后“堕落”,是一种价值评判
,讲的是一种下降的趋势,而在我眼中与其说是堕落毋宁是变异更合适些
,不是向下走而更多的是走偏了。


㈡关于目的
那论文到底怎么了?
在我看来论文首先是走错方向了。
人为什么要走路要坐车?那是因为我们有要去的地方(当然那些为了锻炼
身体的人们例外),我们不是为了走路而走路为了坐车而坐车,除此而外
,要么是头脑发热要么是食欲不振。所以我们论文也是有的放矢,论文的
目的概而言之无非“说明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是先有问题再有
论文,但是在现在多数情况下,论文的写作都不再依循这一逻辑,新兴的
逻辑是“有问题要写,没有问题创造问题也要写”,这就是论文写作中的
“铁人精神”,在这个“学术繁荣的时代”,我们都是屹立不倒的铁人,
站在哪都是一座铁铮铮的雕塑。
可见,我们是先有写论文的“欲望”,然后才有我们寻找问题进行论文的
创作。其中的“欲望”,想想还是说“需要”合适些,因为欲望还只是一
种内在的需要,但我们很多人包括教授博导有时候都不能做到“欲望的境
界”,因为写论文八成是被逼(有为学分为学位为每年的任务的压迫),
但需要则是既有发自内心的也有在外力作用下而滋生的,它更全面的放映
了目前些论文的各种动机所在。简而言之,我们是为论文而论文,或者更
确切一些是为论文的需要而论文。本来呢,这一思路并不一定是歪路,而
至多可能是歪路而已,因为“需要——找问题——写论文”的思路,最关
键的是“找问题——写论文”这一环节,它与我们最早的“问题——论文
”思路的重要区别在于一个“找”字,既然是“找”就有可能找到也有可
能没找到,可能找到真的也可能找到假的,而现实的情况是只要去找的没
有找不到的,唯一的解释就是找不到的时候就用了一些假的替代。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一位生科院的老师讲过的一个有趣的事例:有一次几个
生物学家把一只发情的雄丹顶鹤与另一只雌丹顶鹤放在同一个笼子里,于
是雄鹤就开始对着雌鹤求偶;当求偶进行到一半,生物学家把雌鹤转移,
而替换进一只雄鹤在笼里,因为原来的求偶行为已经启动,无可奈何,那
只发情的雄鹤只好对着笼内的同性兄弟求偶;最后在整个过程还未进行完
毕的时候,生物学家又把刚放进的雄鹤也挪走,笼内除了一把拖把空空如
也,狂躁不安的雄鹤万般无奈之下就只好对着那只拖把转了又转,做着各
种各样的通常对着雌鹤才会做的动作,以完成它的整个求偶过程。写论文
的人们很多时候不就是那只“发情的雄鹤”吗?一旦写论文的需要被启动
,不管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都要绕着它“将论文进行到底”。


㈢关于手段
其次我看不仅是写论文的目的存在问题,而今写论文的方式也有偏差。当
网络大行其道,论文的写作方式也是“鸟枪换大炮”,手工被机械所取代
,我们熟悉的不再是一板一眼的抄录而是ctrl +c和ctrl+v之间的切换。其
实用什么方式都可以,如果能够提高效率,就不仅是可以而是应该提倡的
问题。但是进入网络时代以后,监督成本也随之呈线形增长,在外力控制
匮乏的情况下要避免各种“不尊重知识产权”的做法,剩下的似乎就只有
自律,但自律通常是来自自觉,既然论文的目的已经出现偏差,写论文的
崇高性被功利性所取代,我们就很难指望利欲熏心的人们能有多少的自觉
自律了。
因此,电脑的出现对于论文的写作本该是福音,但因为我们一开始就选错
论文要进发的方向,在南辕北辙的征途中,马越快我们离目标就越远。技
术的进步可以通过与先前技术的比较而得出结论,但进步的效用则需要经
由它所产生的社会效果的正负的价值判断而获得。所以如今写论文的技术
是提高了,但这种技术的效用呢?以及论文本身呢?

㈣关于形式
最后,我想谈谈对于规范性的看法。
记得北大法学院院长苏力先生在《法学研究的规范化法学传统与本土化》
一文中批驳了法学研究中“一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不良倾向,提
出了学术研究规范性,建立学术传统的问题。对于这一观点本人举双手赞
成,但是观点本身的理论上的正确性,并没有办法避免它在现实操作中可
能出现的五花八门的偏差,而这种偏差有时甚至会让正确观点的科学性“
元气大伤”。
规范性原本既是学术传统建立的基础,也是对于前人他人的劳动成果的尊
重。但是渐渐的“规范性”脱离了这些内在合理性,它本身就成了人们所
追求的目的,“工具理性”的凸显,在一定程度上会是戕害我们所孜孜以
求的目的的。规范性一旦膨胀,就扭曲为形式主义,有人就是先写好文章
然后再写找各种引注,引注成了装点而非基石,更甚者还有人纯熟地运用
ctrl +c和ctrl+v技术,来完整地截取别人的引注。即使是比较轻微者,因
为习惯了论文写作之前先找一大堆地相关资料来看,时间一久思维开始钝
化,我们渐渐不习惯原创
性思考,尽管这种原创性带有各种不可避免地偏见和误解,但是“成见是
理解的基础”,离开了带有成见的原创性思考,我们变成了前人的亦步亦
趋的影子。所以这是一个出专家,而不是出大师的时代,因为大师从来都
不会是影子。
其实规范化的变异,归根结底还是由于论文的目的偏差,正所谓“上梁不
正下梁歪”,为论文而论文的思路,使得其中的“对自己负责”变换为“
对别人负责”,既然是对别人负责自然是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在内容
上不好做文章,规范性的形式要求便成了掩盖思
想匮乏的再好不过的“遮羞布”。

文章写到这里其实并没有结束,因为还有很多问题并没有说清;文章所提
的问题也只是反映论文写作中的一部分偏差。优秀的论文仍在产生,我们
不是掩耳盗铃者不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但是这也不妨碍我们看到鸡蛋中
的骨头,挑出其中的毛病。或者那些优秀的论文才是鸡蛋中的骨头呢,少
之又少。我看现实的情形多半是后者了。如何把骨头变成鸡蛋,似乎正是
我们每一个写论文的人要努力的!


--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



~~~~~~~~~~~~~~~~~~~~
 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多人喜欢冒着杀头的危险说众所周知的道理,而且,
人们喜欢把这样的人叫做勇士,把这样的话叫做思想。 
  

~~~~~~~~~~~~~~~~~~~~
 

~~~~~~~~~~~~~~~~~~~~
※作者已于 2004-01-04 23:52:32 修改本文※

~~~~~~~~~~~~~~~~~~~~

========== * * * * *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