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上医最近的一家书店,在吉祥馄钝的隔壁,小了一点,东西很驳杂,于是闲下来的时候,
常去那里厮混。
功课太忙,看不了太大的砖头,只能拣小的买,发现自己读得懂的越来越少了。
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贡献给课本了,只是习惯每餐之后吃一个苹果,喝一杯咖啡,趁着那时间
,翻几页闲书。
就这样,整页整页的文字被割成了零散的心情。
最先读的是顾城的诗,童话似的,不像是这个世界应有的东西。常在临睡前望着那些断章发
呆,我盼望枕着书页就能梦见那些暗绿的夜晚,飞翔的鸽子和说着悄悄话的丘陵,可惜从来
没有。
然后是一本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难得看到这种有点像写论文又有点像讲故事的史论作
品,似乎是从西方人的角度观察中国历史上一个由盛而衰的,平淡的转折――其实大部分没
读懂(不好意思地笑:)
后来,是一本《苏格拉底的审判》――这是在离开复旦时,在鹿鸣书店留的纪念。其实我对
哲学一窍不通,但好在这本书不是讲哲学大道理的,只是比较客观的对比了苏格拉底与当时
雅典一些普遍观念之间的冲突(例如在民主制度方面),并试图给苏格拉底的死因一个说法
。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去掉了我心中留给圣贤的光环,其实,与其说那是苏格拉底的审判
,还不如说是...............批判。
然后是几本昆德拉的小说,几米的漫画,余杰的杂文,一些和《红楼梦》诗词有关的东东,
以及一本《水母与蜗牛》..............
背书背的头大的时候,干脆从寝室里拎一本闲书,在通宵教室里,浸一个晚上――哦哦,这
样的晚上是多么的奢侈啊!
觉得自己读得很杂又不太专心,大多数时间不是一目十行就是十目一行,好在我读过。有那
些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清香,有那种闲适的心情和沉思的欲望,也就足够了。
记得有人说过,好的书,是一坛酒,藏着,酿上十年八年,待到有朝一日
揭开封印,自斟自饮,便可见一天星斗,满地江湖.............
是的,不如读书。
~~~~~~~~~~~~~~~~~~~~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