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 页 | 文档集锦 | 精品荟萃 | 专 栏 | 搜 索 | 论 坛 2024.04.19  
  枫林在线 >> 多位招办主任解析2005年考研三大风向 本文已被浏览10587  
 
多位招办主任解析2005年考研三大风向 [转载]
(2004-10-04 22:28:04) 转载:RedHat
  风向一:跨校、跨专业考研越来越多

  国内一所知名大学的研究生对记者说,在研究生的课堂上,本校考进来的学
生的身影已越来越少,因为越来越多的外校学生不断考入这个学校。
 
  向好的学校靠拢,向好的专业靠拢,成了跨校、跨专业报考的最大理由。

  对此感受最明显的,当然是各个高校负责招生的老师们。

  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盖庆雷说,近年来,外校报考的考生
越来越多,大概占到考生总数的70%~80%。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
任李钢说,在2004年报考该校的7000多人中,本校的本科生只有900多名。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杨运杰提供的数据,同样证明了跨校考生越来
越多的趋势。从报考该校的人数来看,2002年,外校学生占77.2%,2003年、20
04年都是84.9%左右。

  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生玉海说,北大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500人左
右,其中北大自己的本科生约占1/3,并且近几年一直保持这个比例。“跨校报
考我校并录取的学生,大部分来自重点大学,尤其是设立研究生院的55所高校,
这就占了录取总数的70%。”

  与跨校报考同样普遍的还有跨专业考研。几位接受采访的老师说,跨专业、
跨校报考,都是研究生报考中很普遍的现象。

  对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老师们的分析比较一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陶杰认为,跨校、跨专业报考的考
生,多是报考了比自己上本科时更好的学校,或是报考了比本科时更好的专业。
盖庆雷也持相同的观点。

  盖庆雷说,我国现有的英语人才尤其是同声传译方面的人才还是比较少,北
外在这方面实力比较雄厚,因此报考人数尤其是外校的报考人数就很多。陶杰也
表示,该校不少好专业对外校考生吸引力同样很大。

  李钢认为,除了学校名气和专业实力外,知名教师也是吸引外校考生报考的
重要原因。他说,中国政法大学在很多专业上拥有众多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很多
外校考生希望成为这些老师的学生。

  生玉海说,跨专业报考的考生越来越多,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目前学科
交叉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加上越来越多新兴学科的出现,比如纳米科技等等,都
吸引了不同专业的学生来报考;

  第二,科学研究以团队为单位集体攻关的也越来越多了,而设在某一学科的
科研团队,往往需要招收不同学科背景的成员;

  第三,一些专业学位项目的兴办,比如法律硕士,其招生对象就是非法律专
业的本科生,这种情况也造成了跨专业报考人数的增多;

  第四,与本人兴趣和特长的契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跨专业报考的人数
。他解释说,高考填报志愿时,学生对大学专业设置了解不是很充分,主要是依
据父母和老师的想法,跟自己的志向与兴趣往往挂不上钩。经过4年的本科学习后
,很多学生对各个专业有了明确的认识,也更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考研
是另一次选择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跨专业读研是个可喜的现象”。

  风向二:热门专业基本没变化是好事

  生玉海说,热门专业近几年来没有什么明显变化。例如,在北大,经管、法
学、法硕、心理学、传播学一直是比较热的,就业前景好是这些专业热的一个因
素,比如“欧美心理医生和律师社会地位高,让学生们看到了这些专

  业的前景,很多人热衷于这两个专业”。

  生玉海同时强调,“热门专业变化不大,是件好事”。

  他解释说,以前冷热门专业的变化剧烈,是因为学生报考时,借鉴了以往几
年的录取情况,看哪个专业录取比例大、比较有把握,就报考哪个专业,与本人
兴趣与特长关联不大,所以热门专业年年变化。现在变化小了,说明考生在选择
专业时更加理性,所作出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就业前景与国家经济状况紧密相联,国家经济状况在短时间内不会变化,
所以热门专业的变化不大。学生的意向变化太快并不是件好事。”生玉海说。

  李钢也表示,热门专业基本没有变化,跟我国稳定的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在经济法、诉讼法和民法完善的过程中,这些学科受到的重视程度也就一直比
较高。

  他说,在很多热门专业火爆的同时,一些比较冷门的专业也没有改变冷清的
状态。比如说法律史等专业报名的人就不多,因为这些学科应用性不强,主要培
养研究型人才,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应提倡按社会需求招生。“军事法今年是第一
年招生,专业的特殊性导致招生人数也不会特别多。”

  陶杰认为,对外经贸大学的国际贸易、国际法学、金融学、工商管理类等专
业都可以说是热门专业,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的广度和
深度的加强,国家对国际经济贸易、国际法学和工商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的需求不
断增大,所以专业的冷热变化也不是很大。

  杨运杰说,学校的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等专业呈现出比较热的势头,同
时,组织经济学的信息经济方向、国民经济的投资经济方向,都开始热起来了,
“这些都是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

  一些比较冷门的专业主要是传统的经济学科,比如说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
学等,这种偏重理论的专业不太热。“考生们都比较务实,应用性的学科比较好
就业。”杨运杰说。

  风向三:目的性不强和功利性变强的反差

  生玉海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本科生报考研究生,这是一种好现象。在我们国
家,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确实需要大量的硕士和博士。

  对于有些人读研的目的性、方向性不强的问题,生玉海说,对于部分重点大
学而言,将来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可能“专业学位”和“准专业学位”的比例会
进一步增加,学生就业面会比较宽。而博士生就不同了,北大培养的博士生应当
具备在大学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是否具备科研兴趣以及很好的研
究潜力是在选拔过程中特别重视的。

  李钢说,一些学生考研的功利性比较强,由此造成的就业压力已经成为一个
社会问题。他说,在国外,学法律的与学医的属于上层阶级,读法律在国外当领
导人的多,美国议员中从事法律方面工作的人占很大比例,一些学生看到这个形
势就热衷于学法律。

  学生考研的目的性仍然不强。李钢说,高考时,很多人因为分数或其他原因
,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考研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选择的机会。对于文科生来
说,法律是个很好的专业,所以大家都来考,可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很多人的
想法还是比较盲目,并没有长远的计划,觉得只要是读法律就可以了。“很多学
生考研只是看到了从事法律工作的一些表面的优越性,有身份、有地位,但并没
有做好吃苦的准备,也没有注重能力的培养,觉得有学校的牌子和毕业文凭就可
以了。事实上不是这样,毕业后还是能力决定一切。”

  盖庆雷也认为,一些学生考研目的的功利性比较强。近年来,本科生扩招,
毕业生越来越多了,很多学生想在学历上增加竞争优势,想凭高学历来找一份好
工作。“这种心理不仅仅是外语专业的学生有,在其他专业也是普遍存在的。有
些学生考北京、考上海的大学,就是想留在这些大城市里,在这些大城市找到一
份好的工作,有比较高的收入。”

========== * * * * * ==========
已有0人发表评论
相关评论】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保护 - 帮助信息
枫林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2012 www.FengLin.inf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