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因为一贯的思维模式而误读了一部电影,是很可怕的事。
先转一篇,改日来拍:)
发信人: hhtsiu (王二), 信区: Movie
标 题: 一个没有钢琴的・师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03年03月03日02:32:52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尽管这个地球上基本每隔一年就会有一部以上的关键词和piano有关的电影诞生,并且直
接导致了丧心病狂的D商在这部最新的貌似和piano搭界的电影公映之前就以一部不晓得
几十年前的也叫the pianist的电影骗取了广大fashion青年的血汗钱,但各位被piano已
经折磨得条件反射的同学们注意,Polanski爷爷的这部the pianist实际上并没有多少神
奇得以至让人恨不得三年只听周杰仑的piano声。
准确的说是,整整148分钟里面,piano出现的几率远远不到主人公寻找面包土豆还有水
果罐头所花费时间的1/10。而影片唯一一次不加节制的肆意的钢琴演奏,也即是影片字
幕打出来的大致最后七八分钟,使我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如果有那么一个神奇的机会
我可以在电影院里看到这部电影的话,我一定会安静等待整个字幕完全放完。上一次我
有这种想法还是新罗密欧与茱里叶,那时的结尾好象是radiohead的exit music。
拿the pianist跟Schindler's list比较是件很愚蠢的事情,因为这完全是两种类型的电
影。如果仅仅因为他们都讲到了犹太人都讲到了二战就非要合并同类项的话,那《鬼子
来了》就应该和三大战役一起去角逐金鸡奖。但可以预见到的现实是,在已经被嘎纳即
将被奥斯卡抄红的不久的未来,关于这两部电影孰优孰劣的争论必将铺天盖地犹如黄河
之水天上来。
这应该是Polanski对于自己亲身所历梦魇的一次回顾,所以我一直以为片中的pianist不
过是相当于一个camera的视角而已。通过他的眼睛,我们和Polanski一起重新回到二战
时的华沙,经历这个城市从繁荣到废墟的一切,经历一种叫做仇恨的情绪和一个叫做Jew
的几乎被赶尽杀绝的民族。而至于他为什么是个pianist而不是个炸鸡腿的或者卖薯条的
,是因为以这个身份东躲西藏n年并且屡遇贵人相助显得可信一些,要是他以前只会炸鸡
腿那么比如在碰到那个竟然也很饭钢琴的德国上校的时候就已经挂了。
当然,实际上这是改编自波兰钢琴家Wladyslaw Szpilman的自传小说,这些神奇的遭遇
应该多半是真有其事的,但我来自一个诚信度普遍为负值的国家,做这样的猜度实在没
办法。
而且,这些事情是真是假,我也不觉得有考据的必要。Polanski不是来塑造一个叫做Szp
ilman或者Schindler或者管他叫什么的英雄的,甚至连Ryan大兵所具有的基本的爱国情
怀都没有。这里只有一个词汇在反复萦绕,叫做生存。
没有生死阔约,那些死掉的犹太人,不管是毫无朕兆的还是奋起反抗的,都只是为了活
下去。也没有什么浪漫的言语或者举动,号称全波兰最nb的pianist看见钢琴第一件想到
的事情还是怎么不让自己弄出动静好在这地方多蹲下去。也有可能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情
是已经有几天没有吃到过面包。
甚至都不能说Polanski隐忍克制,因为那样说起来好象是他刻意所为。而实际上他只是
在讲故事,通过一个生存已远远高于音乐的pianist的眼睛。里面好多人死了,不知道为
什么,好多人失踪了,导演也压根没想接着告诉大家他们的生死。战时的生活本就如此
,没有人永远不死,也没有人来得及记住太多擦肩而过的脸。
所以说,the pianist是和Schindler's list,Saving private Ryan,或者Life
is Beautiful完全不同的一类电影。一个抛弃了所有戏剧性的冲突和对某个个人或者事
件的聚焦而为了完整的描述出一幅众生的全景,另一个则把战争或者苦难彻底褪到背景
里而成为英雄的独角戏。要是非在上面翻来饶去,那还不如去争论到底喜欢香蕉还是苹
果来得有趣许多。
但是,从the pianist里,我看到了真正的恐惧。就如IMDB上评论的一样,"the best
holocaust movie ever made"。
hhtsiu 突然表达狂
2:21 2003-3-3
ps,今年获奥斯卡最佳电影提名的几部电影都早早可以在网上down到。这些从送交评委
们观摩的拷贝中压出来的divx几乎就是最终的各区DVD,而其中好多在美国都还没上映或
者只还在某些特定影院播出,这实在是件很搞笑的事情。
--
与我有关的一切事,都是像掷骰子一样一把把掷出来的。
※ 来源:・日月光华 bbs.fudan.edu.cn・
~~~~~~~~~~~~~~~~~~~~
年轻是一种品质,而不是数量,一旦有了这种品质就永远不会失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