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静;刘子军;李兴旺;丁静秋
非典型肺炎在患者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特点与病人近距离
接触较多,受到感染的可能性相应增加,为高危人群。
重症非典型肺炎的主要表现是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这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原则中重要措施之一是尽早气管插管,采用正压机械通气,选择
合理的通气模式,结合最佳呼吸正压通气和间断肺泡复涨操作,改善通气血流(V/Q)比值
等,即所谓有创呼吸干预治疗。
然而,非典型肺炎患者发展到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具有病情重、病原毒力强和呼吸道传染
性强的特点,采用有创呼吸干预治疗必须面对三个问题。1、气管插管医生与患者几乎是“
零”距离接触,患者可将痰、黏液和污染气体直接喷向操作者的面部、呼吸道和眼睛。2、
气管冲洗和吸痰护理过程与患者呼吸道气体和分泌物近距离直接接触。3、在整个过程中,
呼吸机把大量含传染性病原体的气体排放在室内,使整个室内环境受到污染。这些都是医务
人员受到感染的重要原因。为了安全开展此项技术,我们北京地坛医院进行了认真研究,针
对上述三个问题采取如下技术性措施:
一、气管插管 患者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因缺氧而烦躁不安,不能与麻醉医生合作。
目前大多采用的插管对患者刺激较大,因患者咬牙、躁动并拒行气管插管而失败,而且常使
患者病情加重。如果采用常规清醒气管插管,必须进行全面完善的喉气管黏膜麻醉,一般喷
喉反复3次以上,耗时4分钟以上,在患者危急状态下,只能加重病情,增加操作人员被传染
的风险。我们主张,在技术条件允许时,采用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咪唑安定、司可林),该
操作程序具有速度快、成功率高、病人无痛苦和迅速改变呼吸窘迫综合征缺氧状态的优点。
快速诱导与清醒插管比较,对于操作者相对安全。
二、呼吸机废气处理 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治疗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
均经过患者肺和呼吸道,因此可能有大量病原颗粒排放室内,造成整个房间环境污染,这是
造成院内医护人员被感染的又一个因素。因此我们认为,废气处理对预防院内传染很重要,
也是减轻医疗护理人员思想负担的重要措施。具体作法:做一个Y型管道系统,通过连接头
与各种不同呼吸机排泄孔相连接(一次性麻醉呼吸管道即可),将气体排到室外,该排出气
体经过含有强消毒液的自制纱布层反复消毒,达到消灭病原颗粒的目的。经过技术测试和临
床实践,此法对各项呼吸指标无影响,可使病房维持相对洁净状态,避免污染病毒的气体重
复吸入,患者及医护人员可以在室内呼吸较干净空气。
三、气管护理过程中吸痰和冲洗气管导管 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止合并感染的重要
措施。非典型肺炎与一般疾病不同的是,呼吸道分泌物是非典型肺炎新的传染源,这是护理
人员较为担心的,如果能在有经验的麻醉医生的参与下,患者保持呼吸系统平静,能很好完
成呼吸道吸痰和冲洗,避免操作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也是减少和预防医护人员被传染的措施
之一。
总之,作好上述三项工作,使重症非典型肺炎患者出现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得到及时治疗
,降低近距离医护操作者被传染的危险,使参与治疗者更好地参与护理和治疗工作。
北京地坛医院(本文作者均为参与“非典”治疗的医生)
~~~~~~~~~~~~~~~~~~~~
热点,其实也是大家烧出来的热点。
欢迎交流、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