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在线论坛>>文学小筑 [管理模式] [快速回复] [推荐给朋友]
[319015] 主题: 在凤凰追寻沈从文
作者: xiaokatwo 标题:  在凤凰追寻沈从文[转载]
昵称: 小卡·积劳成疾-瘫痪 来自: 192.168.*.* 详细
经验值: 36599 发贴时间: 2004年12月26日 19:20:02
等级: 论坛砥柱 长度: 6100字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离开了我们。然而沈从文作品中所营造的那种自然与人性、风情
与风俗完美结合的意境,如同一颗晶莹剔透的珠玉,充满令人眩惑的诗意,带给我们恒
定而久远的感动。沈从文使人们相信了纯情的力量。一种超于物外的纯粹的美,和清洁
的魂。沈从文对中国文化的意义早已超出了一个营造世外桃源的田园诗人的表相,他用
深沉厚重的文字,传达出了一份可贵的对于整个民族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谨以此文祭沈从文逝世16周年。祝沈老在另一个世界里永远如此平和安详地微笑。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
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
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边城》)。两千年的5月,我来到了位于湘、
渝、黔三省交界处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聚居地----凤凰县,走进“边城”茶峒,寻访沈从
文的踪迹、还有“翠翠的梦”和“傩送的歌”。 悠悠流淌的沱江水、青青绵延的石板路
、飞檐翘角的吊脚楼,这一切都有如一个梦境, 将我洗涤,从此将一部分的灵魂留在这
座边陲小城。

边城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京派作家的领衔者。却因用水一般流动的抒情笔致、清新明净的
文字,创造了一个不受近代文明沾染、淳朴自然、自在自得的“湘西世界”而闻名文坛
。 

  5月的凤凰城,像一位在水一方飘然世外的佳人, 有着无比生动的容颜。她以其从
容优雅的姿态接纳了远方游历而来的我们。远处的山峦萦绕在一片青翠欲滴的绿色中,
时隐时现。绕城而过的沱江,清莹澄澈。河上偶尔竹筏滑过,长竿拨动水面,漾起层层
涟漪,牵动柔柔水草,扩散开无限的思绪。河畔不时有身着靛蓝白花蜡染扎染衣裤的苗
家女子在捶衣洗菜,和远处河畔嬉戏的孩童相映成趣。河两岸,矗立着一幢幢古色古香
的吊脚楼,如一只只展翅欲飞的鸟儿,停栖在高高的河壁上。木楼后葱茏叠翠的青山,
逶迤的城垣,耸立的白塔,倒映在沱江清澈的波光里,恍若走入了一幅淡雅清丽的水墨
山水画之中 。 

  沈从文说,个人的浪漫情绪与历史的宗教情绪结合为一的游侠精神,铸成了这地方
人格与道德的另一种型范。这或许就是凤凰城的灵魂。 在沈从文的世界里,湘西,代表
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而湘西这块土地,也因有
了沈从文而以一个无比淳朴的、自由的满溢了生命力的圣地为世人所了解。沈从文从此
成为湘西的魂魄。

故居 

  沿着临江的老街,顺着青石板铺就的街巷,穿梭在刹那时光的前尘今世中。路边随
处可见林立的染坊、银号、商铺,陈年的砖墙和古朴的木门,和身着民族服饰挎着背篓
的行人。一瞬间恍惚不知身置何地。临街的房屋大多敞开着门扉,坦然在亲切好客与宁
静自守的距离之间。门前静坐的老妪、嬉戏穿奔的孩童,偶尔投来诧异的目光,仿佛不
经意之间,身背行囊的我们闯入了他们的生活,惊扰了他们悠长又恬淡的梦。在古巷幽
静而神秘的氛围中,我追寻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爷爷、翠翠、天保、傩送……我
似乎听到一阵辽远的呼唤声,朦胧中走进一条幽深小巷,走近了沈从文的居地。 

  沈从文的故居隐在城南一条小巷中,踏进木门,眼前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四合院,古
老而静谧、古朴而雅致。院中有用石板铺成的小天井,天井四周是瓦木结构的古屋,屋
内陈列着沈从文的影照及墨宝等。几束斜阳穿透窗柃的光影里,我寻觅着一个曾穿梭漫
步的身影。曲折的回廊、斑驳的木痕、宽大的书桌、古旧的藤椅,手指轻柔地滑过,碰
触那若有若现、细如游丝的呼吸,触摸一个冥冥中曾走过且不曾消失的灵魂。 

 墓地 

  顺着沱江漂流而下,两岸翠色逼入江来。依江而立的听涛小山映入眼帘。这就是沈
从文长眠之处。拾级而上,步入一片幽绿,曲折回转的小路近处,豁然开朗一小处平地
,一块巨大的天然五彩石静静伫立,浑然古朴。这就是沈从文的墓碑。碑的背面,镶着
沈从文的两行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我屏住呼吸
,静眼望去,树叶间筛出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静静流淌,衬着下游漫江碧透的沱江水,似
乎在诉说一个永远不会结束的故事。我在墓碑前放下一束花,仰天远望,天地间,冲满
了幽谧的气息,斯人已不在,而又无处不在。 

  沈从文本不是一个浮华张扬的人,对人间荣辱,有着超然的态度。沈从文的文学理
想是建立“纯”生命的文学,即探讨文学和生命的终极关系,而不是强化文学和社会、
和时代的关系。他明确表示文学的意义是要使“读者能从作品中接触到另一种人生,从
这种人生景象里有所启示,对人生或生命能做“更深一层的理解”,达到对“生命的明
悟”。沈从文说自己毕生只想在一片苍凉废墟上修建一些希腊式的小庙,即供奉善与美
的人性的“神庙”。

翠翠 
  评论家司马长风说:“《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
的仙女。” 或许每一位初读《边城》的人,都会为作品中所呈现的如此美的人性,如此
淡的意境,如此清的氛围,如此醇的回味所沉醉,如一杯用清晨山泉冲泡的清茶,淡香
缓缓飘散;又如一位在水一方遗世独立,只可遥望而无法靠近的伊人,有着不可企及的
绝尘之美。 

  《边城》所营造的那种自然与人性、风情与风俗完美结合的意境,如同一颗晶莹剔
透的珠玉,充满令人眩惑的诗意。翠翠,十五岁的纯美少女,她纯真聪慧、象一只小鹿
般活脱健美。她对爱情的追寻却总是在梦境状态,如同期待那每夜都会入梦而来的傩送
的歌声。在古老的风俗环境里,这个将自己的爱情心思埋藏极深的少女,却终让人哀怜
。 

《边城》,代表着典型的湘西式的人生形式; 而翠翠,是沈从文对美的理想化身:恬静
、温柔、纯净、灵动、忠贞,如水滴般明澈清透,又充满青春活力,从外表到内心都姣
好无比。这样美的人性的悲剧就更令人伤感和哀惋。 

  汪曾祺称“《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性化了的
现实”。不过是几个乡下年青人的爱情,没有多少大起大落的悲情渲染,没有大悲大喜
的矫情哭叫,象淡淡的水,又好似悄然无声的雨,潜入泥土,平淡静谧中流动着惊雷。
内敛的情思,节制的情感,凸显人性的本真。生死别离已然发生,故事中的人唯有承受
,却竟引得无数读者而为之动容感伤。那琉璃般透明的境地,带给人的感动是恒定而久
远的。沈从文使人们相信了纯情的力量。一种超于物外的“纯粹的美”,和“清洁的魂
”。在那诗意照耀的光辉里,消融了一切污秽丑陋。


  离开的时间到了,空中飘起了细细的雨。雨中的凤凰更如沐浴后的清新。我与苗家
阿弟坐在小店里吃离别前最后的一次饭。四日的苗寨生活,好似经历了一生一世。一丝
浓浓的愁绪挥之不去。田园的梦要醒了, 万丈红尘只当归去。再来与否都已不重要。挥
手中,又似听到那苍凉沉缓的声音: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
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
※作者已于 2004-12-26 19:21:13 修改本文※

========== * * * * * ==========
Top

| 用户注册 | 在线用户 | 投票中心 | 常见问题 |

Copyright © 2001-2012 枫林在线(www.FengLin.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运行使用391.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