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在线论坛精华区>>影视世界
[257614] 主题: 看《德拉姆》想到的一些话
作者: vagus_zhang (vagus)
标题: 看《德拉姆》想到的一些话
来自: 61.165.*.*
发贴时间: 2004年07月29日 04:10:12
长度: 5117字
这题目蠢了点儿,主要我觉得费劲儿想个骚包的题目得损失掉我很多想说
正经事的脑细胞,所以吸引不了眼球我也认了。

《茶马古道-德拉姆》,作为田壮壮导演的第一部纪录片,作为首个能在五
星级影院上映的纪录片(起码在我印象中是首个),诚如许多评论所言,
的确是消夏良品。你能承受25元/110分钟的性价比抓紧月末最后几天去永
华享受也好,你从网上载下来看也好(据说是有了),我都会浓清推荐。


其实在去电影院看这电影之前,我心里真是很矛盾的。记得在SIFF上刚看
到这片子的时候,心就特痒,正好那时候许多电影杂志和媒体报道也开始
做田壮壮的专访啊影片的介绍啊什么的,评论大都充满溢美之辞,特别吸
引人。可惜它在电影节上的放映时间与我不合拍,只好忍痛割爱,再加上
某牛人冲我说了句“茶马古道恶评如潮”,我当时就真是没看成。后来它
出乎意料在大影院上映的时候,虽然每天只有固定时间的一场,我还是很
高兴,而且看过的人都说还不错值得看,我又开始心痒,比较可恶的是我
爸在电话里又说了句“你看了以后会觉得反映了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
落后生活水平”,我懒得跟他理论但心里多少还是投下了一丝阴影。最后
去看,多少还是因为我有情意结在吧—— 毕竟那片子里说的拍的,是生我
养我的家乡。

但今天要说的和情意结无关。我推荐这部电影,但我不认为这是部足够好
的纪录片。

首先说这电影的结构。《德拉姆》与其说是一部纪录片,我觉得更像一部
访谈录。我明白田壮壮是想通过记录一个又一个具体的肖像,来描绘整个
在茶马古道上世代生活的群体。但我始终感觉,这样的结构是否在纪录片
里算是最轻松省力但并不高明的手法呢?只是信手记录下一个又一个的个
体肖像,是否作为纪录片流于肤浅呢?有看到别人说《德拉姆》好比串烤
羊肉,田壮壮只不过想用这些具体的个人形象,来讲自己的故事。我同意
。一来我认为用记录的影象拼凑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本来就不符合纪录
片的宗旨;二来我认为即使田壮壮是想讲一些东西,但究竟是什么呢?我
看到的是忽而说宗教的多元忽而说爱的深沉忽而说处世的淳朴,但真的缺
少明晰的主线。也许你会说他就只说一个民风淳朴吖可我觉得除却这个概
念过于庞大模糊以外,如果只在茶马古道上看到了“民风淳朴”四个字,
那导演及其摄制组在滇藏一带的一年半载真是白混了。我以前在《书城》
上看到过一篇也是写茶马古道的人文地理性质的文章,它就只抓住了“多
元宗教混杂共存”一个特点来说,不仅叫人印象深刻,而且事实上,这确
实是由于茶马古道独特的地理位置环境所造成的奇特的文化现象。你说“
民风淳朴”,这其实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成立,而如果你要记录茶马古道,
你首先是不是应该先抓住它的精髓所在才能去“纪录”呢?如果你只是想
记录你看到的个体的生活,那么何必用“茶马古道”这样标志化的名字呢
?而如果你真的是想记录你看到的个体的生活,那么其实,选取一个个体
好好纪录他/她的生活,就足够了。说到底,《德拉姆》给人的感觉就是如
此的“四不象”,蜻蜓点水的后果是我只记住了几个生活的面孔,但对于
茶马古道究竟是什么,竟一点感觉也没有——纵使片头片尾,都打出了介
绍地理知识一样的字幕(说实话很有和影片内容产生断裂的感觉)。我始
终觉得,纪录片,是不应该停留在如此表浅的层面上的,而应该带领观众
深入,看到表面背后纵深的一点,这样,纪录的目的才算达到。

其次是纪录手法问题。整部影片我认为最大的败笔,是出现在“纪录”到
一个怒族小喇嘛的时候,竟然出现了采访的内容,有人在画面之外赤裸裸
问他好几个问题,俨然新闻访谈一般。这也倒不说了,最可怕的是这个采
访内容没有音轨却有字幕。我不太明白导演或者剪辑究竟在这里是什么意
思,但在我看来简直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过分一点说,实在倒尽人
胃口。以我对纪录片的粗浅印象来说,觉得纪录片最忌讳的事情就是外界
尤其是纪录方对纪录对象的人为干扰,几乎所有的真正的纪录片,都在竭
力避免这一点,竭力让纪录对象和观众们忘了摄影机的存在。为什么呢?
因为纪录片的宗旨就是“真实”两个字。我希望我纪录的就是一点不受到
干扰的真实情况,而不是因为有我这个摄影机的存在,有我纪录这个事情
的存在,才会发生那样的状况。在《德拉姆》中出现那样的状况,除了使
人怀疑导演拍纪录片的水平之外,更要怀疑它所记录下来的那些影象那些
话,究竟是真实的呢还是人为采访出来的?其实这所谓“第三方入侵”说
,避免它是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真实,但避免它,有时候还会使纪录者产
生对于现实的无力感——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来着。不过这在《德拉姆》中
不存在,如果以后有机会说到其他片子我再说。

其实看《德拉姆》的时候,我总想起去年看过的一部纪录片,《贡布的幸
福生活》,那几乎是当年我最中意的一部纪录片。虽然它全黑白,没有配
乐,没有复杂的镜头运用,大多数时候,就只是安安静静地纪录那一家藏
人的平凡生活。但这安静自有它的力量,从宗教信仰的力量,到对劳动和
生活的热爱,从夫妻间已化作柴米油烟般深长的爱情,到父与子之间默默
无语但深沉的感情,或叫你发出会心的微笑,或叫你感动得落泪,我想说
,这就是纪录片真实和纵深的力量。

虽然我的不满这么多,但《德拉姆》还是有许多我喜欢的地方:
譬如仙境一般不染尘世之味的景色,譬如厚重而亲切的人文关怀,譬如恰
倒好处或动人心弦或叫人澎湃的配乐,譬如远望死谷时安静的长镜头或跟
着马帮在一人窄的峭壁间行进时动感十足的跟拍,再譬如沧桑的老妇、纯
朴的弟弟、虔诚的牧师、可爱的孩子、多情的喇嘛……我能说的,只是一
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你对你周围的空气感到累了倦了,那么不如去看《
德拉姆》吧,它会提醒你记起,这世上本该记住但却容易被大多数人遗忘
的一些东西,那都是些简单道理,只不过,这日渐繁杂的世界蒙住了你的
心。

因为我有情意结在,我便希望《茶马古道》系列其他几部,能比《德拉姆
》更好,能纪录一条真实的鲜活的茶马古道,能传达更多更美好的深意。


                                      vagus·矫情地说很担心家乡的
洪灾:(

--
 在学校里,一本漫画从第一排传到最后一排的气氛
只有在电影院的黑暗里一起感动一起哭的观众们之间无声的默契和温暖,
才能相比。
       

========== * * * * * ==========
作者: landetuifei (懒得颓废)
标题: Re: 看《德拉姆》想到的一些话
来自: 192.168.*.*
发贴时间: 2004年07月29日 08:32:26
长度: 140字
早期的《盗马贼》就让我对他有了特别的印象,
手里是刚拿到的《茶马古道》,还没看,洗个头洗个澡再看,
希望给我的感受也像是偶尔经历的一场洗礼。
========== * * * * * ==========
作者: bonbon (bonbon)
标题: Re: 看《德拉姆》想到的一些话
来自: 192.168.*.*
发贴时间: 2004年07月29日 19:39:46
长度: 1325字
啊啊,烫手长贴,无从re!

德拉姆我没有看过哎,那先回忆一下《贡布的幸福生活》,那部就是很正
统的纪录片,黑白底色,大概是从一头牛生产小牛开场的?反正是从贡布
夫妻两个的关于牲口的对话开始,贡布是个藏族汉子,呼而嘿呦,生有两
男一女,还有高堂在上,大儿子已经窜成一个小伙子模样要出外谋生,小
儿子同爷爷最亲,常常被爷爷裹在被窝里面,小女儿成绩很好。

这部片子很平淡,也没特意反映民俗,着力在“幸福”上,有两三处冲突
印象深刻,一是大儿子要出外打工,爸爸就是贡布坚持,爷爷反对(还是
妈妈?),反正家里有两个阵营,一度僵化,后来爸爸坚持让儿子单独闯
荡,临行前仔细交代,在外时书信督促。一个同家庭教育和责任有关的问
题纵横铺开。二是小女儿一次放小羊,落了大雨,羊是稀有的品种,家里
宝贝的不得了,而女儿更让家人担心,贡布焦虑不安,几次想冲出去却苦
于没有方向,妈妈和爷爷也一样的手足无措来回走,后来小羊落汤羊先冲
回家,小女儿也回来了,虚惊一场。三是贡布有几个好兄弟,他们经常去
某处开垦荒地,好为家里攒点外快,他们喜欢唱歌饮酒提到家人和将来都
是信心满满乐悠悠的样子,配着朗朗晴空,那就是他们的幸福。

(以上若有出入请友情勘误)


回头说《德拉姆》,我看过田壮壮(哎,我对这个导演印象好得很哪)的
访谈和只言片语的评论(太多了避不开),那个败笔等我看了再说,就是
我有一点想替田辩解,他自己说拍的太多都是很好的画面和镜头不知道应
该删除哪部分,而作为一个剧情片导演他第一次尝试记录片,哎,有些不
完美是可以理解,更何况拍摄的过程也满惊险。
========== * * * * * ==========
作者: vagus_zhang (vagus)
标题: Re: 看《德拉姆》想到的一些话
来自: 61.165.*.*
发贴时间: 2004年07月30日 14:10:52
长度: 4125字
皑皑,年轻人就是记性好啊//admire~~

经你这么一说我又被煽了一把,《贡布的幸福生活》真是很棒的纪录片。

你说的几场我都印象深刻。他大儿子打工回来的时候,我特别记得,把一
沓钱很小心地掏出来给父亲点,然后就坐在旁边小声说那些在外面的坎坷
遭遇。我觉得他父亲当时心里肯定也不好受。总之当时那个场面我觉得空
气里都是一股浓浓的五味杂陈的滋味,可惜我现在表达不好大概因为隔了
太久:(要是能再看一遍的话就好了。
还有她女儿放羊那场,真是,全家从上到下都如热锅上的蚂蚁,既担心女
儿也担心小羊,甚至我都替那小姑娘感到不平,好象她在家里都比不上小
羊来得重要。还有我忘了是不是有一段说这个小女儿和她同学啊还是邻居
小朋友一起去放羊,特开心的,俩小姑娘就整天在蓝天底下唱歌,回来路
上也手拉手唱得特开心。
另外他们家最有意思的是爷爷奶奶,特有性格,不和一家人睡一起,几乎
就是在旁边露天的地方搭两个地铺睡,吃的什么好象是叫最受疼爱的小儿
子送过去的。老俩口特别特别相信宗教,打个雷下个雨,都要拿着转经轮
望上半天,然后说一些特别深奥的譬如老天爷又干吗干吗了之类的话,但
是我不觉得那是什么迷信,纯粹就是一种很深很深的信仰,充满了对生活
朴素但是深沉的热爱。有时候就觉得爷爷奶奶真的是像小孩子一样,特别
纯真和可爱。

再说回纪录片,其实真的,你永远看不到成片的背后拍摄者拍掉了多少素
材。譬如《贡布的幸福生活》,他们当时是跟这个藏族家庭一起生活了一
年半载(具体多长我忘了)才最后出来这片子的。我无法想象他们丢掉了
多少拍过的东西。可能做纪录片真的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时也要有足
够的勇气,最后舍弃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尽管可能,那些当时拍得很辛苦
,来之不易,但是如果不合主题,或者放在那里不协调,那就不能要。

田壮壮是值得欣赏的,因为在他之前没有人真正说要扎根在滇藏线去关注
茶马古道这么一个差不多称得上是世界遗产的“文物”,或者说没有人想
到说要去用纪录片的形式去纪录下这个群体的生活。这事作为电影作品或
者对于当下的意义都不去说它,即使日后追溯起来,恐怕都是一份很难得
的历史资料——因为现在社会发展得这么快,喇嘛都用上电脑啊手机啊什
么的了,你没有办法知道说茶马古道什么时候就消失掉了,一点影子也不
会剩。
但是有这个心,有时候未必一定有这个力。我觉得《德拉姆》作为这个系
列的第一部,确实力道不够,关注的东西还是太表浅了,就像直接把看到
的东西顺手拍下来了一样,没有去想表达说茶马古道这条路,千百年来到
底给这个群体留下了怎样的文明印记。我也说了,如果《德拉姆》只是想
单纯展示给观众看什么叫“淳朴”,那是不具有代表性的,全中国太多地
方可以找得到这样的生活。如果让专门搞纪录片的专业人士去看,他们肯
定会说手法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但也就像你说的,这是第一次,难免的。
只是作为纯粹的业余观众,我看到一些表达上的问题,我想让这个系列接
下去的几部更有力更好看,就想提一些意见。

幸运的是,《德拉姆》不是最后一部,而且,它能在五星级的电影院公映
,那么它的兄弟姐妹能否看得到,我丝毫不会担心:)
【 在 (bonb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啊啊,烫手长贴,无从re!

: 德拉姆我没有看过哎,那先回忆一下《贡布的幸福生活》,那部就是很
正统的纪录片

: ,黑白底色,大概是从一头牛生产小牛开场的?反正是从贡布夫妻两个
的关于牲口的

: 对话开始,贡布是个藏族汉子,呼而嘿呦,生有两男一女,还有高堂在
上,大儿子已

: 经窜成一个小伙子模样要出外谋生,小儿子同爷爷最亲,常常被爷爷裹
在被窝里面,

: 小女儿成绩很好。

: 这部片子很平淡,也没特意反映民俗,着力在“幸福”上,有两三处冲
突印象深刻,

: 一是大儿子要出外打工,爸爸就是贡布坚持,爷爷反对(还是妈妈?)
,反正家里有

: 两个阵营,一度僵化,后来爸爸坚持让儿子单独闯荡,临行前仔细交代
,在外时书信

: 督促。一个同家庭教育和责任有关的问题纵横铺开。二是小女儿一次放
小羊,落了大

: 雨,羊是稀有的品种,家里宝贝的不得了,而女儿更让家人担心,贡布
焦虑不安,几

: 次想冲出去却苦于没有方向,妈妈和爷爷也一样的手足无措来回走,后
来小羊落汤羊

: 先冲回家,小女儿也回来了,虚惊一场。三是贡布有几个好兄弟,他们
经常去某处开

: 垦荒地,好为家里攒点外快,他们喜欢唱歌饮酒提到家人和将来都是信
心满满乐悠悠

: 的样子,配着朗朗晴空,那就是他们的幸福。

: (以上若有出入请友情勘误)


: 回头说《德拉姆》,我看过田壮壮(哎,我对这个导演印象好得很哪)
的访谈和只言

: 片语的评论(太多了避不开),那个败笔等我看了再说,就是我有一点
想替田辩解,

: 他自己说拍的太多都是很好的画面和镜头不知道应该删除哪部分,而作
为一个剧情片

: 导演他第一次尝试记录片,哎,有些不完美是可以理解,更何况拍摄的
过程也满惊险

: 。


--
拜拜是为了再期待,会过去是为了容纳将来        

========== * * * * *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