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五
患者男性,47岁,因弥散性腹膜炎与1972年10月12日急症入院。入院后在腹膜外麻醉下作剖
腹探查,术中发现弥散性腹膜炎的原因是阑尾脓肿破裂,术中切除阑尾,并做腹腔引流。术
后病人应用胃肠减压,因有腹膜炎而胃肠功能恢复不及时,到术后第五天仍用胃肠减压,后
出现手麻,脸部肌肉发紧等症状,神志清楚,血压偏低,心率在每分钟120次以上。
检查结果:
血液:
pH=7.56
PCO2=37.5mmHg
BE=+10.6mmol/L
血浆:
CO2 C.P. 90 容积%
=3.2mmol/L
=140mmol/L
=105mmol/L
相关知识简介:
腹膜炎是腹腔壁层腹膜和脏层腹膜的炎症,可由细菌、化学、物理损伤等引起。按发病机制
可分为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累及整个腹腔称为急性弥漫性腹膜
炎。
1、原发性腹膜炎
原发性腹膜炎临床上较少见,是指腹腔内无原发病灶,病原菌是经由血循、淋巴途径或
女性生殖系等而感染腹腔所引起的腹膜炎。多见于体质衰弱,严重肝病患者或在抗病能力低
下的情况下。
2、继发性腹膜炎
继发性腹膜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性腹膜炎,继发于腹腔内的脏器穿孔,脏器的损伤破
裂,炎症和手术污染。--->就是本病例
胃肠减压术
①利用胃管(赖文氏管)或双腔管(米一阿氏管)及负压吸引装置,抽吸出胃腔或肠腔的内容物
及气体,减低胃、肠道内的压力,解除腹胀,减轻病人痛苦。
②借助胃肠压力的减低,可以改善胃肠血循环以及促进功能的恢复。
③胃肠手术者,可以减少手术中的困难,增加安全性并有利于术后吻合口的愈合。
由于是插胃管,从鼻腔入胃,故要注意呼吸道感染。
在本病例中,应用胃肠减压术,我想是可以减轻回盲部的肠道膨胀,改善肠壁血供,促进愈
合。
病例分析:
一、电解质紊乱
=3.2mmol/L:正常值4.2+-0.3mmol/L。下降,可能的原因为进食少;胃肠减压术造成抽吸出
胃腔或肠腔的内容物过多,后者含有大量的消化液(富含K+),从而引起的低K+,鉴于低K+
对心脏、神经、肌肉的影响,进而出现“手麻,脸部肌肉发紧等症状,神志清楚,血压偏低
,心率在每分钟120次以上。”当然,血压偏低也可能是大量消化液丢失造成。
=140mmol/L:正常值130-150mmol/L。正常
=105mmol/L:正常值104mmol/L。正常
二、酸碱平衡紊乱
1)pH=7.56:正常值7.35-7.45。升高。胃肠减压术抽吸胃酸引起代碱
2)BE=+10.6mmol/L:正常值-3.0----+3.0mmol/L。提示碱中毒严重。
3)CO2 C.P. 90 容积%:1个相当于2.2C.P.。所以推算=90/2.2=40.90,正常值为24mmol/L(
23-----27),偏高。通过预计代偿公式计算 deltaPaCO2=0.7*delta=0.7*((40.9-27)------
(40.9-23))=9.73------12.54 mmHg 也就是说如果PaCO2的上升量在9.73------12.54 mmHg
是可以代偿的,而PCO2=37.5mmHg:正常值40(+ -)5mmHg,显然没有通过呼吸代偿,我想
可能是低K+造成的呼吸肌无力
总结:
本病例是由于术后使用胃肠减压术不当造成的电解质紊乱(低K+)和严重代碱,进而引发的
一系列症状。
疑问:
CO2 C.P. 90 容积%是什么意思啊,上课没认真记?为什么用这个表示是不是测量方便啊?
以上仅代表 个人观点,有任何补充,改正都万分感谢,请各位xdjm不吝指教。
当然啦,感谢亲爱的竺叶(枫夜)对我的支持哦,没你怎么办啊^_^
by Renxi
--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粉
--
※作者已于 2004-12-22 13:41:50 修改本文※
--
※作者已于 2004-12-24 14:55:43 修改本文※
|